歲月靜好,珍惜當下
壹 杨浦
在过去的上海杨浦,军工路东端,平凉路与杨树浦路之间的区域,曾经是一个典型的棚户区。最初这里是草屋茅舍,后来条件改善,变成了木屋泥房,再往后逐步改建为石屋瓦房。老上海的混混们一听,便知道这里指的是曾经与虹镇老街一争高下的定海路。几十年里,上海滩上响当当的大流氓,都出自定海路449弄。这一带在当年上海的流氓圈子里,地位非同小可。定海的这些流氓成长在杨树浦这个工业气息浓厚的地方,和虹镇的流氓相比,体格更强壮,毕竟他们小时候能吃到一些从厂里后勤部“摸”出来的好东西,身体素质自然也就更强,否则也不可能在上海的武斗时期独霸一方。
虹镇老街的名气太大,遮掩了虹口其他流氓窝点的存在。事实上,杨浦的流氓圈也是相当有声望的,所谓“大杨浦”并非仅凭定海路的流氓拼出来的,而是凭整个杨浦几大流氓窝点的合力。除了定海路,平凉路与杨树浦路之间的眉州路、怀德路那一带也有一股相当彪悍的力量。而蒋家浜则在周家嘴路一带霸占一方,曾经是杨浦段的风头角色。此外,光明新村也曾在当年风光一时。
展开剩余74%控江路一带,鞍山、凤城、长白等地的流氓也是在当地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。
贰 虹口
上海的流氓圈中,虹镇老街无疑是响当当的名字。每当流氓窟的大哥们登场,都会响起鞭炮声,营造出一种威风凛凛的气氛。不过,这次站在舞台中央的却是一个穿着英伦西服、佩戴理查德·米勒腕表,造型复古男士发型的瑞虹新城,怎么看都不像流氓,反倒像个穿着考究的老克勒(上流人士)。这不禁让人想问:“你是不是走错了场?”
被这么一激,瑞虹新城便脱掉了西装,换上了“长白职业学校”背心,穿上睡裤和拖鞋,头发乱成一团,一口苏北话直冒出来:“辣块嘛嘛滴,我不叫瑞虹新城,我叫虹镇老街!”这才是真正的虹镇老街风采。原来,他不过是装作“斯文人”,想要改变自己流氓的身份,结果还是没有逃脱原本的本色。
说到虹口,很多人都会想到虹镇老街,但其实1980到1990年代,虹口的流氓窝点还有不少。比如杨家宅、周家嘴路427弄、梧州路附近的沙虹老街,以及与闸北相邻的虬江路一带。这些地方曾经也在上海的流氓圈子里占有一席之地。若遗漏的地方,还有本地的混混们可以继续补充。
叁 普陀
提起上海普陀的流氓窝点,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三湾一弄。这里包含潭子湾、潘家湾、朱家湾和药水弄,是普陀区最具代表性的棚户区。这些地方的流氓凶悍,深得当地江湖的认可。虽然像真如、桃浦等地也在上海江湖中有一定名声,但真如在1980年代才划入普陀,且本地的悍民与苏北裔的流氓性格有所不同,和三湾一弄的流氓不太相同。而桃浦的流氓,之所以在上海江湖中响亮,是因为三湾一弄的原住民迁到了这里,带来了那些“偷电偷水”的江湖习气。
至于普陀的曹杨新村、长风新村,这些地方在当年较为平静。然而西宫则是普陀区和闸北、长宁一带江湖势力争夺的“必争之地”,并非因为争土地,而是争名声。在当时的上海,西宫的影响力绝对是足以让人有面子的。
肆 宝山
宝山的流氓窝点则显得稍微不同。大场、杨行、罗店这些地方的本地人性格比较老实,喜欢吃羊肉、喝烧酒。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,如果让他们去管场子,他们大多数是不愿意的。与其去涉足那些激烈的斗争,不如安稳地过日子。
不过,当年的宝山最著名的流氓窟是在月浦一带。那里的流氓主要来自四川、辽宁等地的宝钢援建人员。这些人虽然是工人阶级,但血气方刚,江湖气息十分浓厚。四川人讲究“袍哥义气”,而东北人则常口口声声提起“崔三爷、许大马棒”。这两拨人的性格和背景不同,但正是这种背景,造就了月浦的流氓窝点的崛起。
除了月浦,张庙一带也是当年宝山的流氓集结地。这个地方既是兵家必争之地,又是宝山最具市井气息的地方。张庙一带的舞厅、录像厅、游戏厅等娱乐场所,资源丰富,水深得很。
——这些曾经的流氓窝点,既是上海历史的缩影,也见证了那个时代上海市井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