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你一套大别墅,不用担心失业,年底有分红,有钱买名车,孩子能上好学校,老人有近乎免费的养老院——听到这些,你会不会心动?对于许多被房贷、工作和家庭压力压得透不过气的人来说,这样的生活简直像梦想。但在中国确有这样的“土豪村”:人人住楼房、家家有车、村集体办企业、村民共享红利。除了江苏的华西村,山东也有一座名声不小的“财富村”——烟台龙口的南山村。
走进南山村,你会觉得自己仿佛进了一个小城市:工业区、居住区、商业街、教育和文化设施、旅游景点一应俱全,道路宽阔整洁,绿化和景观设计也很讲究。居民居住的是统一设计的五层别墅,户均约160平方米,每户还配有车库;在小区路边常能看到奔驰、宝马、奥迪等品牌汽车。村里配套齐全,有商业广场、农贸市场、幼儿园、医院,生活便利可在“五分钟生活圈”内解决。
展开剩余80%教育资源是南山的一大亮点。村里有国家级标准的幼儿园,占地大、规模大,可容纳数百名幼儿;还有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的东海国际双语学校,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有完整体系,并设有国际交流中心;此外,南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学校,占地面积大、在校师生众多,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比较完备。为了丰富文化生活,村里还建有大型图书馆和剧院,图书馆藏书丰富,阅览座位充足;歌剧院和体育馆能承办较大规模的文体活动,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。
医疗与养老方面,南山村也投入巨大。村里建有专科医院,配备了先进医疗设备并与多家大型医院建立协作关系,医院还配置24小时急救车辆,村民看病可以记账不需现金支付;另外建有养老中心,老人公寓设施齐全、生活便利,凡年满60岁的老人都有资格入住,享受较为完善的照护服务。遇到重大疾病或事故,村里设有专项基金提供经济援助,形成了互助与保障并重的医疗保障体系。
这些成就的背后,是南山集团——一个由村企合一模式发展起来的企业集团。南山集团涵盖能源、铝业、纺织、建材、旅游、教育、房地产、商贸等多项产业,拥有近十万名员工,资产规模与年收入都相当可观,成为地方重要的纳税和就业主体。集团下设多个工业园区,拥有四十多家在产企业,产品远销国内外,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:从精纺呢绒、服装制造到铝材加工、电解铝生产线,各类企业技术水平和规模都具备竞争力。集团还投资热电厂、冷藏厂、粮油加工等配套企业,使生产和服务形成良性循环。
南山的旅游产业也发展得不错:修复古建筑、建设高尔夫俱乐部、开发风景区,以及配套星级宾馆和康乐中心,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。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把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,提升了区域知名度和带动能力。
南山的崛起并非一夜之间,而是有一段典型的乡村企业化、集体经济做强的故事。南山村原名“前宋家村”,曾是偏僻的山脚小村,家家贫困、交通闭塞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村里在第三生产队队长宋作文的带领下,开始创业:从豆腐、小作坊到玻璃纤维、棉纺、精毛纺等项目,逐步积累起资本和产业基础。发展初期的成功让第三小队率先富起来,接着通过村级整合和产业扩张,带动周边多个村一同发展。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村集体资产大幅增长,居民生活显著改善,许多家庭搬进新小楼,村庄面貌彻底改变。后来,前宋家村更名为南山村,成立了南山集团,实行村企合一、村民既是员工又是股东的制度,村民收入包括工资、奖金、加成与分红,形成了“既有工资又有分红”的双重收益体系。
南山模式的核心在于:将集体资源和企业经营结合,控制好分配节奏,把一部分收益作为再投资用于扩大产业,另一部分通过“加成手册”记录为村民储蓄与权益,既保证了企业发展资金,又让村民共享红利。这种“控制分配、滚动发展”的策略,使得南山集团能够持续扩张、稳健运营。
如今的南山,是一个把生产、生活与生态相结合的示范村:居住环境优美、产业链完整、教育医疗养老保障齐全、文化生活丰富。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景象会心生羡慕,尤其是在生活压力大的城市人看来,更是一种理想化的共同富裕样本。南山的经验也被写成多篇报道和研究,成为探讨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案例之一。
这就是南山村的故事:从穷山村到现代化村镇,从资源有限到产业雄厚,靠的是一批有眼光、有担当的带头人和一条持续发展的集体企业化道路。愿更多地区在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时,能借鉴其中的可取之处,让更多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。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